福州大学赵铁松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29

1115日,应我院邀请,福州大学赵铁松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机器触觉编码与交互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院长袁培燕教授主持,学院相关研究方向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报告。

赵铁松教授以《机器触觉编码与交互研究》为题,探讨了触觉信息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触觉不仅是实现具身智能的关键感知通道,也是构建沉浸式人机交互系统的核心要素。赵教授围绕触觉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与重构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了基于心理感知模型的触觉编码方法,在保证低延迟的同时,将码率降至原有水平的四分之一。此外,团队还构建了多模态融合识别模型,将视觉与触觉信息相结合,显著提升了物体材质识别的准确率。在虚实交互系统中,他们研发的数据手套与机械臂协同平台,实现了远程触觉反馈与实时操作,为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触觉编码的心理物理模型、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技术挑战、以及触觉反馈在具体应用中的可靠性等问题与赵教授进行了热烈探讨。赵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并进一步展望了触觉技术在元宇宙、远程手术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潜力。他鼓励同学们关注交叉学科知识,在人工智能的“具身化”浪潮中寻找自己的科研方向。

本次报告系统梳理了机器触觉从信号处理到系统集成的创新链条,内容前沿且逻辑严密。不仅展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更揭示了触觉感知这一关键方向在人机共融智能时代的重要性,为我院师生带来深刻启发。

专家介绍:

赵铁松,福州大学教授,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曾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及福建省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触觉及具身应用,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重点项目等5项,发表TIPTPAMITMMIEEE汇刊或CVPRACM MMCCF A类会议论文70余篇,获福建青年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担任TIPTOMM等国际期刊AEIEEE SPL期刊 SAEACM MMIEEE SMC等国际会议AC,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通讯编委。曾担任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第13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代表,第9届人工智能学会全国会员代表,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以及多媒体通信、计算机视觉领域多个专委会委员。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赵俊红)


返回原图
/

 

Baidu
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