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一
晨光润理论,学思悟初心:我院“理论早自习”激活思政育人新课堂

为切实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引导青年学生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我院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将“五育并举”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于近期正式启动“理论早自习”品牌活动,2025级专兼职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早晨七点半,教学楼已浸润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同学们手捧理论书籍,或静心研读,或热烈交流,以思想上的“早起”激发精神上的“饱满”,生动诠释“青年强信念,晨读正当时”的青春担当。活动突破传统讲授模式,注重“学、思、悟”融合,既有专业课程的回顾深化,也有学生团员结合时政的“微分享”,更通过传帮带机制,让抽象理论在交流与实践中变得可感可悟。
为提升学习实效,学院构建了“线上打卡+线下研讨”双轨机制,并定期评选“晨读之星”,通过树立典型、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投入”。
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清利指出:“‘理论早自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的锤炼。我们期待同学们珍惜晨光,用理论武装头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今,晨间教室中的琅琅书声与思想交锋,已成为学院一道崭新风景。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理论早自习”内涵,将其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阵地,助力学子们夯实理论功底、锤炼过硬本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侯梦瑶)
“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二
解码四级,蓄力成长:我院举办英语备考经验分享会

为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营造厚德善智、笃行创新的育人氛围,11月6日,我院在新五五四楼302教室举办“解码四级:从科学备考到一次通关”经验分享会,2025级专职辅导员侯梦瑶及200余名本科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高分学生代表王季玥、魏冰旭、林依婷、陈怡轩依次登台,围绕时间规划、听力技巧、阅读策略与写作翻译等核心模块,结合备考实战经验与典型案例,系统解析各类题型应对方法,为同学们梳理高效复习路径,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四级迷惑行为大赏”环节,同学们踊跃提出备考困惑。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项子丰反映“单词认识却难解句意”的普遍问题,学姐们现场解析,强调长难句分析与核心词汇记忆的重要性。随后的团体挑战中,六名学生组成“救援小队”顺利完成词汇“解码”任务,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在自由答疑环节,同学们围绕单词记忆、答题节奏等问题积极提问。针对2025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尹航提出的中英文单词对应记忆困难,学姐建议采用联想与拆分等方法提升效率。现场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本次分享会以“解码”为喻,将四级备考系统化,既传授了科学的英语备考策略,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多元化学业支持平台,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为学生成长注入持续动力,着力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创新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侯梦瑶 郭紫嫣/文 项子丰 张嗣尧/图)
“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三
学业相伴 互助同行——我院召开学业帮扶计划研讨会

为有效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发挥优秀学子的示范引领作用,系统构建长效化学业支持体系,11月7日,我院在崇德楼210会议室召开“学业相伴 互助同行”学业帮扶计划研讨会。会议由2024级辅导员郑苏主持,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各年级学习委员代表参加。
会上,郑苏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与目标,并就推动帮扶计划落地提出具体要求。她强调,学习委员作为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切实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既要精准掌握同学需求,也要主动对接学院资源,积极推动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的育人效果。
在交流研讨环节,各年级学委代表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踊跃发言,围绕帮扶形式、内容设计与激励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大家希望通过建立常态化朋辈帮扶机制,真正提升学习效果。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准摸排学业困难,全程跟踪辅导过程,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此次“学业相伴 互助同行”行动,是学院学业帮扶体系向精细化方向推进的重要实践。学院将依托e路“芯”航育人工程,持续拓展学业帮扶覆盖面,把朋辈引领的优良学风内化为学院特色文化,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郑苏 陈振杰)
“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四
破局六级 逐梦前行——我院举办英语六级备考经验分享会

为助力工科学子突破英语六级备考瓶颈,11月18日,我院在文昌楼教室举办“破局六级,逐梦前行”为主题的英语六级备考经验分享会。学院相关负责人与百余名学生共同参与。
分享会邀请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徐书凡同学担任主讲。他紧扣工科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面临的“听不清、读不懂、写不出、译不准”四大难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经验分享:在听力部分,他解析了“精听分层训练法”,指导同学们从“模糊听辨”迈向“精准抓取”;阅读环节,他通过梳理题干定位技巧与逻辑分析思路,帮助同学们快速锁定答案,提高解题效率;写作方面,他鼓励学弟学妹结合专业背景打造个性化表达,提升文章亮点;针对翻译部分,他讲解句式升级策略,有效破解写作困境。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薄弱题型突破、备考规划、碎片时间利用等话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分享会不仅为备考学子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更以朋辈互助传承了学院的优良学风。学院将持续依托“e路‘芯’航”育人工程,精准对接学生多元化需求,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郑苏 杜曼玉)
“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五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办核心课程学习经验分享会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11月18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文昌楼102教室举办“拆解核心课:从吃透知识点到高分解题”学习经验分享会。2025级专职辅导员侯梦瑶及200余名本科生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高分学生代表董天逸、张康毅、毛一淼依次发言,围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等核心课程,从知识梳理、解题技巧到复习规划展开系统讲解。他们结合典型例题与学习实战经验,深入拆解各类题型的应对策略,为现场同学指明高效学习路径。在“核心课踩坑大赏”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针对2025级人工智能专业朱泓鑫反映的“公式会背却不会套用”的普遍难题,学长们现场剖析,强调题型归类与逻辑推导的重要性。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中,大家围绕高数记忆、编程调试节奏等问题踊跃提问。针对2025级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冯琛喆提出的线代矩阵运算易错点,毛一淼学姐建议采用分步验证与错题归类方法,提升解题准确率。现场气氛活跃,交流深入。
本次分享会以“拆解”为纲,致力于推动学生从“掌握方法”向“构建思维”跃升,在系统梳理核心课程学习方法的同时,全面激活学子自主学习的“内生引擎”。未来,学院将以“e路‘芯’航”育人工程为牵引,着力构建“教学-助学-自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卓越人才提供丰沃土壤。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侯梦瑶 李昱瑶/文 张嗣尧 岳琪/图)
“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六
我院举办“智汇工院,职引未来”新生职业规划大赛初赛


为助力2025级新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发展方向、增强综合竞争力,11月19日,我院于新554楼401教室精心组织开展了“智汇工院,职引未来”新生职业规划大赛初赛。2025级专兼职辅导员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活动伊始,钟桂华以前瞻视角鼓励同学们在大学积极行动,动态优化职业规划,强调将理论学习、能力提升与社会价值创造相连,筑牢“能力地基”,凸显大学积累能力的重要性。侯梦瑶从宏观层面建议大家将个人兴趣、专长与国家战略结合,紧跟产业趋势,精准定位,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选手依次登台阐述职业构想。人工智能专业杨涛铭严谨务实,系统规划从日常编程到跨学科实践的成长路径,把远大目标分解为可执行步骤,为同学们树立榜样,让大家明白职业规划要脚踏实地。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朱姿葳将职业目标精准锚定医疗数字化领域,对行业场景了解深入、定位清晰,体现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的思维,让同学们看到专业与行业结合的潜力,提供了职业选择新思路。
赛后,兼职辅导员刘怡琳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为大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她指出,同学们要将长期目标合理分解为阶段性任务,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学习与实践成果,并定期对照计划进行复盘调整。这样,职业规划才能真正成为指引同学们成长的行动指南,帮助大家在大学期间不断进步。
本次大赛作为学院“职‘芯’助航”育人工程的生动实践,成效显著。它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职业理想的平台,让大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规划未来的内生动力,使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e路‘芯’航”育人工程,着力构建“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生涯发展”三维联动机制,助力同学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价值。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侯梦瑶 刘金科/文 于梦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