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院教师薛碧芸副教授先后受邀参加第十届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ISPS 2025)和第十二届全国声音与音乐技术会议(CSMT 2025),分别围绕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做了学术发言与课程讲座。
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十届表演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薛碧芸在会议上做了题为《非遗曲艺音乐虚拟仿真的数字化构建与智能化演进》的双语学术报告。该研究从数字人文与智能技术的前沿视野出发,提出的“豫韵曲坊”智能教学系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扩展的创新模型。其指导的研究生杨子慧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二度创作与风格忠实性的动态平衡:肖邦玛祖卡Op.33 No.4多版本演奏的量化实证研究》的英文发言。
11月6日至11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声音与音乐技术会议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薛碧芸作为特邀讲座嘉宾,做了题为《面向音乐文化传承的智能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设计》的讲座,系统阐述了虚拟仿真核心教学价值,阐明了如何通过多智能体协作机制实现个性化学习规划与精准诊断反馈的设计理念。
两场学术发言,深入探索了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为音乐教育带来的全新可能,为推动音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实践路径,也为培养新时代音乐人才的培养插上了科技的“双翼”。
(音乐舞蹈学院 杨子慧、冀柯桦/文 李路芷鑫/图 )

